求是网: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当前创业就业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出发点,以重点群体和初创经营主体为关键点,以提升创业质量为落脚点,需求与供给双向发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着力构建政府鼓励创业、市场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努力为稳就业稳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近年来,马兰花创业培训蓬勃开展,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图为2025年4月29日,学员在上海马兰花创业课程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供图


着力强化创业模式引领为就业扩容。我国创业业态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根据不同创业主体特点,提供针对性政策和服务,推动形成创业就业模式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生动局面。推进“科技成果+创业”,围绕创新人才“引育用留”,完善公共服务,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落地转化,实现创业跟着创新走。推进“产业发展+创业”,围绕本地产业布局,支持创业者参与研发制造、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创业围着产业转。推进“职业技能+创业”,围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效结合,使好创业、能创业的职业技能更加普及,使技能劳动者更易获得创业服务,实现创业驱动培训、技能赋能创业。推进“民生需求+创业”,围绕消费场景挖掘创业机会,把群众的民生“需求清单”转化为创业的“项目清单”,不断激活消费新潜能。


着力加强创业培训为就业提质。创业过程中人是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要着眼不同业态、不同阶段创业者的成长需要,健全梯次化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人才培育体系,让更多劳动者想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注重激发创业意识,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端口前移,对农民工等群体重心下沉,抓住关键时间节点,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激发各类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加大优质培训供给,优化马兰花创业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示范性创业培训,主要面向有创业培训指导需求的各类人员,“马兰花”喻意勤劳、勇敢、坚韧的创业精神),加快开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职业创业培训项目,推广创业训练营,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导师指导,组建高水平创业导师团队,完善预约服务和集中服务等机制,推广巡回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指导更多创业者把“金点子”转化为好项目。


着力扩大创业资源供给为就业赋能。创业的本质是市场经营活动。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更需要强化市场机构作用,把市场活力源源不断转化为创业就业动力。更好发挥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作用,运用购买服务、委托运营、技术合作、资质认定等方式,将各类市场化优质资源和服务引入创业扶持体系,为创业项目提供符合市场规律的专业化支持。更好发挥创业孵化载体作用,充分利用园区资源集聚度高、配套齐全等优势,推动创业孵化载体紧紧围绕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孵化,通过共享技术设备降低创业门槛、共担风险增强创业韧性、共同开发新产品激活市场空间,实现“产业—孵化—反哺”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着力强化创业政策服务保障为就业护航。从各地实践看,凡是创业活力强、创业氛围浓的地方,都是市场有效、政府有为。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使创业就业政策和服务精准给力、落实到位。着眼融资、土地、人才等创业共性问题,打好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支持、人才招引等政策“组合拳”,帮助创业者补短板、强弱项。着眼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创业需求,丰富拓展本地特色创业政策,强化倾斜扶持,帮助创业者锻长板、扬优势。着眼创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建设城乡全覆盖的创业服务网点,发展“家门口”的“创业陪跑”空间,建立直达创业者的政策宣介机制,搭建全要素的资源对接平台,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创业服务。


着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为就业鼓劲。广泛的社会支持参与和宽松开放的市场环境,是培育创业实体的沃土。要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为牵引,整合创业关联服务事项,积极为初创经营主体创造支持条件,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宽容对待创业失败,强化针对性指导,帮助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促进创业失败者重树信心、二次创业。对陷入生活困难的,强化就业援助、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兜住基本生活,提供后续支持。营造鼓励创业氛围,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展会交流等活动,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讲好创业故事,释放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积极信号。

                                                                                                                     
转自微信公众号: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