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晗:博士,北京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
车丽波:博士,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
引用格式:许晗,车丽波.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5,(07):90-96.
导读
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稳定并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形态,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生动力。从全球实践来看,慈善捐赠基金、养老金、政府投资基金等公共资本,以及风险投资和创投基金、社会影响力投资等主体共同构成耐心资本的主要力量。耐心资本通常需要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越从技术研发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期,通过上市、并购或股权转让等退出渠道,实现预期收益,在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我国耐心资本发展历程分为起步探索、规范发展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目前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包括资金募集渠道相对狭窄、长期投资理念有待强化、多元化退出机制亟待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发展耐心资本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持续完善资本市场生态。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造可接续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拓宽资本退出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强化部门监管协同,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本文转载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5年第7期,全部版权归原作者与期刊所有。
转自微信公众号:复旦经济学中国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