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自定内容
欢迎进入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当前日期时间
自定内容
图片
文章正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2.1-2.29)
作者:秘书处    发布于:2024-03-11    文字:【】【】【

转自 微信公众号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4.2.1-2.29) (qq.com)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唱好成渝“双城记”


春节假期刚过,重庆和四川分别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重庆的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则聚焦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进程。

方向不同,目标一致,两省市都以自家优势,补链强链促发展,高位推进川渝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刚刚过去的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到81986.67亿元,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助力成渝地区进一步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做优双城“生活圈”。

优势互补 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月11日,正月初二一大早,位于雅安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100余条生产线马力全开。

“今年春节我们没停工,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底盘悬架。”该公司总经理黄朝永说,“480台底盘悬架一下线,连夜装车,第二天便可送达重庆。”

2月15日,在重庆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数千名员工已经到岗,配合着伸缩旋转的机械臂和高速运转的激光焊接机器……30秒,一台新能源汽车就能下线。

“目前,长安汽车主流车型搭载了四川50家供应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带动川渝683家合作伙伴发展、12万人就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

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是川渝两省市汽车产业高效协作的写照。2023年,川渝两地合计生产汽车329.3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0.9%。

成渝“双圈”建设至今,两省市一直把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摆在重要位置。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中,现代产业类项目有114个,数量占比达38%,聚焦川渝协同共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且互补性非常强。重庆的整车发展优势明显,四川则在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和绿电供应等能源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方面优势明显。”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加快构建绿色的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在产生“1+1>2”的效果。

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四川时代共同投资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宜宾已建成投产。今年,将加大与四川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产业链、软件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合作。

纵深改革 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

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首批18条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推广。

其中,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两地共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试验田”,率先打通了跨省办税缴费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尽享改革带来的“便利”“红利”。

“2023年,我将公司从重庆江津整体迁移到这里,在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优势下,累计获得税费优惠近200万元。”川渝高竹新区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光华说。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潘缙生介绍,在新区内有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来自重庆渝北、四川广安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合署办公,合力破解政策性难题和机制性壁垒。逐步统一川渝两地801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加速推进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建设,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为吸引企业投资“筑巢”,川渝高竹新区率先统一川渝两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口径,以“政策从优、程序从简、负担从轻”为标准,企业在税费政策上可以适用两地更优的标准,在土地及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适用两地较低的标准。

“政策从优,成本就低。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优惠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言而喻。”殷光华说,“今年,我要将这些优惠都用于公司扩大再生产。”

除此之外,川渝高竹新区还探索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

川渝高竹新区的先行先试为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打了样”——得益于“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数据信息跨区共享,位于四川隆昌的永星蘑菇卖到了重庆荣昌、四川泸州等周边城市,而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锂电产业税收大数据平台则帮助当地15家锂电企业成功办理了增值税留抵退税……

在今年两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成了关键词:四川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落实万达开地区(重庆万州区、四川达州市、重庆开州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深化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庆则将加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等改革,纵深推进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协作,持续优化成渝中部地区协同发展格局。

共融共通 “双城”生活享“同城”便利

春节假期刚结束,家住重庆、在四川成都开服装店的钟晓路“重启”了她的“双城生活”。对她而言,成渝间高铁动车公交化运营,两地通勤时间不断缩短,让她工作生活如同在一个城市般便捷。

近年来,川渝间18条高速公路大通道、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高铁项目加快施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

2023年,成渝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02对,日均发送旅客13.7万人次。两地之间,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客运通道迎来送往。

畅通“大动脉”,远不止于此。

春节前夕,重庆铜梁区至四川资中县高速公路项目磨盘湾隧道,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抓紧施工。

60公里外,位于重庆大足区宝顶镇的成渝中线高铁刘三寨隧道建设现场也是一派繁忙。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重庆与成都将实现50分钟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川渝两地越来越“近”;而“川渝通办”的便捷,则让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快”。

“实在太快了!养老保险关系不到半小时便转移成功。” 重庆市民高女士感叹。春节前,她用手机提交申请,不到半小时,就把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回了重庆大足。

这样的“实在太快了”不仅是在重庆。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社保服务大厅,办理社保相关业务的梁小容也感受到“川渝通办”就近办理的快捷。

以前,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参保人员可线上一键申请,后续业务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联网办理,最快当天就可以完成申请并办结。

2023年,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涉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重点民生领域,累计办理超过1500万件次,7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和34项“免证办”事项实施,“双城”生活更有“同城”体验。

新的一年,“川渝通办”如何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重庆提出要深入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 争取年内实现扩大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高频事项“免证办”范围。

四川则表示要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提升两地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更好享受便利美好生活。


来源:人民网


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丨讲好能引起世界共鸣的“巴蜀文化故事”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举行。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利民。

一直以来,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也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中的一大重点。“在新的一年,围绕这两大方面,我们都已经有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和安排。”2月19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

据介绍,围绕文化惠民利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已将“推动创作更多‘渝字号’文艺精品,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覆盖”等多项具体举措都列为了2024年的工作重点任务。

其中,在推动创作更多“渝字号”文艺精品方面,这位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高标准推进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彰显时代气象、中国气派、重庆气韵的“渝字号”文艺精品力作,同时也力争斩获更多国家级重大文艺奖项。

在高标准加强对本土创作人才、社会新文艺群体、民营演出团体的培养引导和扶持的同时,新的一年,全市文艺院团的阵地演出也将持续得到加强,让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下基层、入剧场、进校园。

在公共文化的惠民利民上,城乡均衡共建共享是重点。接下来,全市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在推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少儿图书馆)、马戏城二期项目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将着力打造一批城乡书房、文化驿站、乡情陈列馆、非遗传习所等新型文化空间,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覆盖。”

“在持续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详细的谋划。”据介绍,接下来,川渝两地都将持续深化转化第七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席会议成果。

根据会上双方达成的共识,川渝两省市文旅部门将从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国家试验区;协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联合开展宋元山城遗址、蜀道考古调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共建等8个方面,共同发力。

其中,像重点项目之一共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沿线的川渝“两市五区”(四川内江、资阳,重庆永川、大足、璧山、铜梁、荣昌)文旅部门已经签署了区域协作备忘录,就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等6个方面18项具体任务,深化务实合作。

在今年的重庆市两会期间,“宽洪大量”和“点石成金”两个川渝携手打造的文旅“热词”,因被写进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而再度火爆“出圈”。“目前‘宽洪大量’文旅品牌正在联手,以宽窄巷子、洪崖洞为中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游客从一点到一线,从一线到一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已经准备好了共同培育一批高品质文旅产品的“组合拳”。

接下来,两地将推动精品景区串珠成链,共推魅力都市、熊猫故乡、壮美三峡、巴蜀文明等川渝跨省主题旅游线路;还将携手举办一批文旅营销推广活动,共同打响“安逸四川·巴适重庆”文旅品牌,联合面向境内外推广巴蜀主题线路产品,合力讲好能引起“世界共鸣”的“巴蜀故事”。


来源:上游新闻


川渝携手共建一体化数字底座 

年内将新增5000类共享数据


川渝数字领域合作再加码。2月20日,记者从市大数据局获悉,今年该局将联合四川省数据局共建成渝一体化数字资源枢纽底座,推动两地政务网、感知网跨域联通,共同开放能力组件场景,年内新增5000类共享数据。

据介绍,去年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我市迭代完善“1361”整体构架,通过升级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六大应用系统和基层智治体系,推动川渝两地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数字设施互联互通和数字服务合作共享。

2023年,川渝两地大数据部门不仅成立了数字成渝合作专班,达成一揽子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还共同开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合力攻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等重大项目。

市大数据局负责人介绍,去年两地数据共享实现突破,包括通过建立川渝数据共享服务专区、联合发布三批次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实现3.75万类政务数据双向共享,两地数据交换量累计达到9100万条(次);同时“川渝通办”不断拓展,发布首批7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34项川渝“免证办”,落地125项“成渝通办”服务事项,“川渝通办”办件量突破1500万件次、日均办件2万件。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包括升级国家(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构建“渝川贵云”算力网,并拓展数字服务质效,计划年内新增一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服务事项,“川渝通办”服务事项扩增至350项。


来源:重庆日报


川渝便捷生活再推“升级版” 

涉及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10大领域39项事项


日前,四川省、重庆市联合印发《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发布交通通信、户籍出入境管理、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助残、住房保障、应急救援、信用评估、畅游巴蜀等10大领域39项事项。

比如,在交通通信方面,持续优化成渝地区高铁各车站间“公交化”票制,持续增加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实现两省市机动车驾驶证审验、转入换证、补证等线下两地联办或者全程网办。

在户籍出入境管理方面,两省市在籍人员通过线下“异地代收代办”和线上网办等方式,可在居住地就近申办新生儿入户、首次申领身份证、开具有无犯罪记录证明和户籍类证明等,普通护照申请、换发、补发、加注等可在两省市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窗口提出申请。

在就业社保方面,社保卡异地取款、跨行取款每月免收前3笔手续费,将实现人才跨区域流动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档案所在地查询等业务异地通办。

在教育文化方面,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流入地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将居住证作为入学主要依据,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学籍、毕业生就业和教师资格证书查询等信息共享。

在医疗卫生方面,将简化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程序,拓展门诊慢特病结算范围,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慢特病门诊纳入直接结算,动态调整两省市检查检验互认项目,逐步扩大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此外,川渝还将推动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跨省市互认互通,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和贷款还清证明无纸化,探索取消户籍限制支持缴存人在两省市区域内购买住房等。


来源:重庆日报


实施畅游巴蜀便捷行动 

川渝两地将推进景区联动促销


2月25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消息,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的《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今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将全力推进景区联动促销和出行服务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畅游巴蜀的便捷程度。

在景区景点联动促销方面,去年我市在“百万职工游重庆”活动基础上,联动四川实施“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整合川渝两地景区、演艺场馆等近200家,带动川渝30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参与,发行了近30万张“巴蜀文旅年票”,带动出游近100万人次,累计拉动消费10亿元以上,实现了“免费一个人、带来一家人”的带动效应,有力促进两地市场联动。

根据《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今年川渝两省市将实施畅游巴蜀便捷行动,推出川渝文旅惠票,鼓励和引导A级景区参与“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惠民活动。

“我们将持续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惠民活动,加快建设‘百万职工游巴蜀’数字文旅消费平台,力争带动文旅消费超15亿元,拉动文化旅游消费150万人次。”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推进出行服务数字化方面,去年川渝两地大力推进“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现成渝两地115家图书馆、30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协同加快推进了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媒体服务矩阵;持续推进了行政审批事项“川渝通办”,文化旅游跨省通办事项扩展到11项,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平均压减办结时限31%等。

“今年,我们将聚焦‘住、业、游、乐、购’多场景,优化‘渝快办’‘天府通’‘蓉易办’等平台服务功能,汇集两省市群众关切的高频服务事项和信息指南。”该负责人表示,具体行动包括进一步提档升级“川渝阅读一卡通”,开通社保卡通借通还服务,实现川渝两地174家图书馆全覆盖;依托“智游天府”“惠游重庆”等平台,推动川渝两地文化、旅游等数据开放共享等。


来源:重庆日报


加快打造一批年度标志性成果

——成渝两地海关开展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座谈调研


新春伊始,调研开题。2月27日,成都海关和重庆海关开展共同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座谈调研,系统总结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成效,全面谋划2024年工作要点,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重庆市委和四川省委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部署安排,成渝两地海关将深入开展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在巩固前期两关合作成果基础上,围绕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国际物流枢纽高地、进一步发挥开放平台功能作用、推动成渝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成渝地区战略腹地建设等4个方面重点发力。

在助力成渝地区打造国际物流枢纽高地方面,将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持续擦亮中欧班列(成渝)金字招牌,共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在进一步发挥开放平台功能作用方面,将推动两地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地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

在推动成渝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将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服务保障“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支持特色农食产品出口,持续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在支持成渝地区战略腹地建设方面,将扩大矿产品进口规模,扩大粮食进口规模。

2023年3月,成都海关和重庆海关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备忘录。一年来,两地海关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协同一致、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落细。随着两地海关越来越“近”,外贸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据统计,2023年川渝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6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4.1%。

强化“巴蜀一家亲”理念,凝聚“川渝一盘棋”共识。下一步,成渝两地海关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清单化、事项化、项目化纵深推进落实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推出海关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加快打造一批年度标志性成果,为成渝地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来源:重庆海关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20019211号-1
访问统计
自定内容
起始时间:2022年1月16日
图片
自定内容

学会电话/传真:86-028-85215766  

学会邮箱:scrss@scrss.net  

学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韵路150号高新国际广场D座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