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自定内容
欢迎进入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当前日期时间
自定内容
图片
文章正文
【科普手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作者:秘书处    发布于:2021-03-17    文字:【】【】【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是什么?

纵向来看,在中国区域发展板块上,成渝地区一直举足轻重: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横向来看,《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将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

中国四大地区中,成渝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

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和四川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6万亿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总量都分别占川渝两地总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49%2018年这一比例已经提升至6.6%左右。

二、如何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的发展意义?

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在2000年左右,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继建立,川渝两地政界、学界开始筹划作为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出台,正式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现的是国家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突出中心城市统筹协调和引领带动的内在规律。

四、如何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成渝地区的历史机遇?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成渝地区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板块。纵览整个西部地区,相邻200多公里的特大型城市只有成都、重庆,加之以这两大城市为核心所组成的若干城市群落和经济板块,拥有超1亿人口和近6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国家经济地理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央在经济发展新阶段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谋划,深刻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之举,意义非常深远。就战略层面而言,成渝地区的历史机遇有以下四点值得考虑。

(一)面向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东西互济战略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也在不断加速推进。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而这些战略都位于东部地区。东部已经起来了,西部该如何引领?如何面对新的要求?因此,中央在大的战略格局下,对西部地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成渝地区就更要加快培育竞争的新优势,与东部地区一道更好地参与国际开放合作发展。

(二)应对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内外联动战略

当前,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维度和更强劲的新动力源。地处不沿边、不靠海的深远内陆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将充分开发内需动能和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下,我们更要把中国的经济抓好,把中国区域发展抓实,在扩大有效内需的基础上,不仅要向东开放,更要发力向西开放、向南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三)强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承转枢纽战略

在立足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一轮国家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下,成渝地区作为内陆腹地的区位条件得以重塑,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也显著增强。成渝地区要主动担当引领西部地区发展和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的重任,打通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节点,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四)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发展的跨越赶超战略

当前,成渝地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中央的部署落实到成渝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去,再通过成渝地区的整体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全局当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各个经济板块的比较优势,增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使成渝地区自身也得到一次飞跃,一个大的跨越。

总之,在全球经济面临大变局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正在谋划一个大的布局。这个布局就是要使各个区域的发展更具竞争性、协调性和创新性。这是历史赋予成渝地区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重任,成渝地区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央这篇战略布局的大文章做好。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需要在既有目标基础上更加着眼于新的挑战和变化,攻坚克难,化危为机,把挑战变成一次特殊的发展机遇,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好,把内陆地区开发开放与深化改革做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赢得新的辉煌。在这其中,成渝地区就更应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


五、如何科学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向路径?

(一)立足大开发,构建两个内联的扇形开发格局

以成都和重庆这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为扇柄,成渝两地间的交通轴线和经济走廊作为扇骨,中间分布的重点城市共同构成扇面,进而构建中心引领、轴带延伸和多点支撑的网格化空间格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面向大开放,构建两个外展的扇形开放格局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一个整体,形成更为厚重的扇柄,一面携领西部地区,形成向西、向南的扇形开放格局;一面融入中、东部地区,形成向东的扇形开放格局。要重点发挥好扇柄的起承转合、辐射带动作用,以区域合作搭建好坚实的扇形轮廓,装配上各具功能、亮点纷呈的扇面,做到点、线、面有机整合,使成渝地区形成对外开放合作的有机空间整体以及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就能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去开展好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

六、如何唱好双城记,推进一体化发展?

(一)深刻把握和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

紧跟中央在新时期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好各方面的统筹谋划。要做好基础工作,在两地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的进程中,融入国家大战略中去奋力作为。

(二)搞好体制和机制的顶层设计

紧扣全面改革创新的要求,共同设计有利于合作开展的制度框架和制定更具超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体系,实现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机制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统筹建设重大领域的发展合作平台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和衷共济,把拔河效应变为相扑效应,实现合作共赢。

(四)要统筹做好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

注重内生动能的转换和外向开放的拓展,共同抓好外向开放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新文化

树立大文化观,培育开放包容、与成渝经济圈发展相适应的新文化体系,重塑双城经济圈的整体形象。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20019211号-1
访问统计
自定内容
起始时间:2022年1月16日
图片
自定内容

学会电话/传真:86-028-85215766  

学会邮箱:scrss@scrss.net  

学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韵路150号高新国际广场D座904室